首页 传统节日文章正文

温州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中秋节温州游玩的地方

传统节日 2024年07月07日 11:28 20

本文目录一览:

温州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温州的民风民俗:顺百家宴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关门炮 开门炮:年三十晚上,温州人家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关门炮,示意旧岁平安。大年初一清晨,温州人家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开门炮,以图新年吉利。

祭灶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温州家家户户会进行“拜镬灶佛”的仪式。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的日子。为了防止灶神多嘴,人们会给他糖吃,以封住他的嘴。因此,麦芽糖是祭灶不可或缺的祭品。

温州人的中秋节活动有哪些作文

另外明朝永嘉人姜准在《歧海琐谈》中说,“中秋夜办酒肴赏月,贫窭也然,不因雨阻,倾城男女往双门(即今朔门)观潮。”可见至迟在明朝,温州人过中秋节的独特习俗已经成型,且相当盛行。

中秋节柚子插香是温州人的一种风俗习惯。插香柚,又称扦柚球,温州人风俗,相传七月二十三日(或廿九),为“地藏王节”,在温州,俗称“地藏王菩萨生日”。在这天,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园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在屋檐下挂“香球”,香球由青柚插几束棒香做成。

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

有到钱塘江下游观潮的习惯。钱塘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观潮圣地,其壮观景色可与亚马逊河媲美。绍兴人把月亮叫“月亮婆婆”,晚饭后开始“供月”,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放上月饼、老南瓜、水果等。温州人就是有在中秋节陈列小摆设的习惯。舟山人除了八月十五过中秋,他们的习俗最特殊的就是芋艿鸭。

温州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

做月饼八月八,月饼馅芝麻。这句童谣就说明温州人对做月饼的讲究。未到中秋,家家户户就摆开阵势,人人动手制作月饼,待中秋之夜,一边赏月,一边尝用。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据悉,历史上温州的月饼分“大月”、“三锦”、“空心饼”三种,“大月”没馅,1尺圆径,专用于祭月赏月;“三锦”是内含饴糖、瓜子等物的香酥饼;“空心饼”是中空的外面稍裹些芝麻的白色小饼;此外,还有一种“赏月食”是专为儿童制作的,模压成动物形状的实心甜饼。

又比如,温州八月十五吃芋头、鸭、粉干,这个在温州早年还有历史渊源。”叶国光先生说:传说,在元末明初时,温州城内百姓和城外起义军在中秋节约定起义,以吃芋头(无头)、粉干(分官)、灯盏糕(等斩)为暗号而起义成功。所以温州市区的传统中秋家宴,必须有粉干、芋头和鸭、猪肉、黄鱼等。

是夜,温州民间有“插香柚”的习俗,也有称“点柚灯”的。这时,正是秋米柚成熟的日子。在温州苍南等地,每家要挑选一个碧绿滚圆的最大最熟的新柚子,首先用菜刀把柚子的顶部切平,然后用一米长的竹子插进柚子底部的中央,要求插得牢固,最后在切平地顶部插上已点燃的香与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传统风俗: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节日习俗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燃灯、猜谜、玩兔爷、玩花灯、舞火龙、听香、偷月亮菜、燃宝塔灯、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赏桂花等。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吉照堂吉祥网 Copyright © 2022 jizhaot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23974号-3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思想及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客服微信:jzt95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