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客家中秋风俗,广州增城客家中秋风俗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 1、客家有什么风俗
- 2、中秋客家人有什么习俗?
- 3、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客家有什么风俗
1、客家民俗:做茶果 凡大时大节前,如春节、清明、中秋,家里的女性长辈便喜欢聚在一起做茶果,“糍粑”、“甜皮咸馅”、“喜粄”、“印粄”等等。如今这个场景越来越少见,再到我们的下一辈,估计就只能从照片和明信片中再现这个温馨的场面了。
2、客家哭嫁习俗:客家女儿自迎亲前夜起便开始哭嫁。男方迎亲队伍抵达女方家中时,唢呐与锣鼓的乐声往往引发母女俩的泪水,此为第一次哭嫁。次日清晨,新娘在姑嫂的帮助下梳妆,称之为“开容”,随后进入第二次哭嫁的阶段。待早宴过后,新娘披上红巾等待登轿,这标志着第三次哭嫁的到来。
3、居住习俗:客家人以其独特的围屋建筑闻名,如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龙屋等,体现了团结互助、防御性强的居住理念。 婚嫁习俗:客家婚礼繁琐而庄重,有“过大礼”、“请期”、“迎娶”等一系列程序,其中“哭嫁”是客家妇女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新娘在出嫁前会有“哭嫁歌”。
4、遮伞习俗 三明境域客家女出嫁时要头遮一把伞,因客家方言“伞”与“产”谐音,遮伞意为新娘会传宗接代;迎娶方则要在门前挂一个米筛,因客家人把米筛视为“千里眼神”,用它挡在门口,能够看透新娘一路是否碰到邪魔,并把它们拒之门外。
5、客家生活风俗 衣着 穿衣 龙岗客家人秉承本民系祖宗“朴拙成风,巧饰不习”的遗风,其服饰特点侧重于平实朴素。
6、天穿节 天穿节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庆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主要习俗,用来纪念这一传承已久的农历节日。
中秋客家人有什么习俗?
赏月吃月饼。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是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因为客家人遍布全国各地,而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揭阳、河源等地,祖先大都是从中原地区迁过来的,所以也保留着相似的习俗并不出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月饼,客家人在中秋节还会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舞火龙。
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人早早地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草地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中秋佳节,人们除赏月、吃月饼外,各地还有吃鸭子、田螺、芋头,饮桂花酒等习俗。潮汕潮汕中秋美食可分三类:一是糕饼类,潮汕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锦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增城的派潭、福和等地的一些客家山村,有一种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就是舞鱼灯。鱼灯,相传是老一辈从顺德引入的。顺德大良鱼灯是与佛山秋色、番禺沙湾飘色齐名的广府“三大会景”之一。鱼灯舞从顺德引入后,逐渐成为增城客家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中秋:民间通称为八月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等,各地风俗大致相同。☆重阳节:客家人称之为“九月节”。☆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斋戒日:这是少数客家人的习俗,在4月20日(非回族斋戒日)进行,主要礼俗为婚姻礼俗。
我就是客家人啊,我们这边过中秋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隆重了。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燃灯、猜谜、玩兔爷、玩花灯、舞火龙、听香、偷月亮菜、燃宝塔灯、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赏桂花等。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3、吃月饼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
4、赏月:据说中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吃月饼: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5、中秋赏桂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桂花背后的好寓意,除了崇高、美好外,它还与仕途经济挂钩,就是取“蟾宫折桂”的好意头,以期应考得中。中秋节赏桂花,预示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在古代,人们把桂花及其果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