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什么时候,鄂温克族米阔勤节
本文目录一览:
- 1、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2、奥米那楞会鄂温克族节日
- 3、少数民族的节日
- 4、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彝族的“火把节”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庆祝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彝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聚集一堂,白天举行饮酒庆祝活动,并参与斗牛、摔跤、赛马和射箭等传统活动。夜晚,人们会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进行游行,形成一幅壮丽的景象。 瑶族的“达努节”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庆祝的丰收节日。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 傣族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的新年,通常在傣历六月中旬(农历清明前后)举行。泼水节期间,人们参与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传统活动,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回族的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回族人民在这个节日期间进行斋戒、沐浴、朝拜、打扫、交纳开斋捐、道安、祈祷等活动。此外,人们还会走亲访友,准备美食,给岳父岳母拜节,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蒙古族的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摔跤、赛马和射箭等多种文化娱乐内容。
奥米那楞会鄂温克族节日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鄂温克族 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鄂温克族服饰的介绍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少数民族的节日
1、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2、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3、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以下几种: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朝鲜族。
4、.彝族节日--彝族年、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1、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有米阔鲁节、帕斯克节、阿涅、奥米那仁、敖包等。在这些节日里要祭神、祭祖,有着吉庆、样和、祝福的意味,还要改善饮食,举行歌舞娱乐活动。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
2、“米阔鲁”。通古斯鄂温克人的“米阔鲁”和索伦鄂温克人的“伊木讷”是同一个节日,是鄂温克人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伊木”意为耳记,耳记有多种剪法,各家的耳记都不一样。5月的草原铺满绿草鲜花,当年出生的幼畜欢蹦乱跳,草原一派盎然的生机,米阔鲁就选择这段时间举行。
3、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