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清明节习俗,广州清明风俗
本文目录一览:
广州人清明为什么要插清明柳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一做法源于古代,广州地区自西汉起就有在清明节插柳避邪的风俗,至今仍流传不息。 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者洞渗陆先生向我介绍,广州人在清明节会购买柳枝插在家门口,这一习俗与潮汕地区相似。
清明节插柳枝的习俗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这个传统起源于隋代,当时为了巩固河堤,人们选择种植生命力强的柳树。柳树易于成活,且适应湿润环境,因此清明节成为植树的理想时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演变成了纪念神农氏的方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插柳的习俗背后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
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所以清明节这一天很多人家门前都插着柳枝。
驱鬼辟邪 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因为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被认为是三大鬼节。传说每逢清明,百鬼出来索讨钱财,但此时正是柳枝发芽之时。鬼对柳枝特别忌惮,因为柳枝是观音菩萨的法器之一,人们为了避免被鬼所害,所以插柳戴柳以保平安。
第二种说法是为了驱虫,很多老人认为清明节时的柳树枝条有驱虫的作用,在这一天他们都会将折下的柳条插在门框上,然后手中再拿上一把柳条,当作扫帚来清扫家中的墙壁,并且一边扫一边念:“清明柳,扫墙头,蝎子蚰蜒上山走。”以此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那些蚊虫不要再来家中。
各地(各家)祭扫的习俗,做法?
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四川的清明节习俗中,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河南省清明节习俗:在巩县,清明节时女婿也会去祭拜岳家的祖坟。人们还会祭祀青苗、牛王、洪山等神灵。 陕西省清明节习俗:兴平县的清明节,亲家之间会互相赠送纸钱,并且互相拜祭对方的墓。富平县的每户人家会在清明节时请名山的泉源水,用来共同祭拜神灵,以求得丰收,这被称为“游水”。
广东的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广东人清明节过法:拜山、食龙眼等。拜山 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在清明节,广东人有“拜山”的习俗,把祭祖和踏青两大主题融合进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广州人在清明节有扫墓的习俗,称之为“行清”。这一日,家族成员会一同前往墓地,携带酒食果品和纸钱等祭品。他们会在亲人墓前供祭食物,焚化纸钱,培新土,插上嫩绿的新枝,然后行礼祭拜。 在东莞,清明扫墓被称为“拜山”或“挂纸”。
广东清明习俗 食蔗食到尾 清明节广东人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行清荞菜不可少 广东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
清明节是广州人民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其中一项重要习俗是拜山,也就是扫墓。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周围的杂草,整理墓碑,用白色的墓纸覆盖在坟墓上,并用小泥团压住,以示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 祭品的选择在清明节中也十分讲究。
广州清明节的习俗
1、广东清明节的习俗:行清、吃荞菜。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2、行清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3、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4、拜山、吃艾粄。在东莞,清明期间扫墓叫“拜山”,也叫“挂纸”。讲到祭品,清明节比较讲究的,苹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节节高升,乳猪(代表)全家富贵。客家人在清明节吃艾粄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会更乖。
5、烤乳猪 清明节吃烤乳猪的习俗在广州历史悠久。每到清明节,烤乳猪是许多广东人祭祖的重头戏,用乳猪祭完先人后,亲戚们聚会大吃一顿。 清明前,广东各地的宾馆、酒店纷纷将烤乳猪作为清明祭品销售的一大招牌。一只只烤得焦黄的乳猪,是祭祖仪式上最为诱人的祭品。
6、广东人拜山三件宝:烧猪、甘蔗和蒸包 清明行清祭祖,是本地的传统习俗。“行清”前一天,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好蒸包、白甘蔗、烧猪等祭品以及香烛、元宝和鞭炮等。白甘蔗:“行清”必备祭品。甘蔗有节,意为“节节高”;一般有头有尾,意为家族一直繁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