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节日文章正文

为什么叫端阳节,端阳节得名的原因

传统节日 2024年05月30日 14:24 49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端阳节?

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端阳节,有这么几种说法,其一是说我国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五”、“午”相通,于是端午也叫做端五,又因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数,所以又叫做端阳。

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接下来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五”(午)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节来历及传说 一说端午起源于春秋时,为纪念晋人介子推。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晋文公***曾落难逃亡,介子推跟随。没有食物了,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煮食予重耳。重耳复国后,赏赐随从,介子推独无所得,与母亲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重耳请他出山,他终不肯出。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纪念屈原、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

1、纪念屈原;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3、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4、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共有多种说法,我们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 源于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5、端午节的简短来历: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增运势、化太岁等、免费咨询吉照堂老师!

(长按复制) 真的很灵!

吉照堂吉祥网 Copyright © 2024 jizhaot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坤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6039号-2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思想及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客服微信:jzt653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