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秋节的习俗,江苏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本文目录一览:
- 1、江苏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 2、南京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 3、盐城中秋节习俗
- 4、中秋节的习俗150字
- 5、扬州的中秋节的习俗!
- 6、八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江苏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苏州中秋节有吃月饼、吃大闸蟹、喝桂花酒、走月亮、烧狗屎香、听曲等风俗。走月亮是指妇女们在中秋节晚上结群出去玩耍或走访邻近亲友,一般要玩到深夜才散去。如果想了解更多与苏州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相关的内容,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2、摸秋。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据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金陵民俗有南京女子中秋月夜摸秋之戏。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
3、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以前江苏地区的妇女,在中秋夜要『走月亮』。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据说苏州妇女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
4、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据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金陵民俗有南京女子中秋月夜摸秋之戏。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
5、扬州中秋会有拜月的习俗。每年中秋夜,每家会在门口或庭院内摆一张桌子作供桌,放上月饼、团圆(籽麻糖)饼、子孙饼、莲藕、菱角和一碗凉开水,再点一支香,除父亲外,大人、孩子都参与拜月仪式,大家分别对着月公三鞠躬,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分吃供果。
南京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据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金陵民俗有南京女子中秋月夜摸秋之戏。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
南京中秋节的习俗 走月:中秋节的时候,南京的人们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夜游,去拜访亲朋,顺道赏月。摸秋:摸秋是中秋节的一种旧时习俗,南京的妇女会在中秋节的晚上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
毛豆烤鸡,中秋节期间有民间食用毛豆的习俗。据传说,兔子最喜欢吃毛豆,在古代,在中秋节期间,平民会在月中旬向玉兔献上毛豆以求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具有重逢的含义,因此在中秋节南京人爱吃毛豆烤鸡。
不同地区的中秋节民俗是不同的。走月(南京地区)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水八鲜,南京人称嫩藕与菱角、马蹄子、鸡头秆、蒲芹等作为水八鲜。秋初是许多人吃莲藕和菱角时,南京旧城区的中秋美味自然也不会错过了。中秋节吃莲藕代表着团圆。七孔莲藕在江苏和浙江地域栽种。该种类材质极好,肉质细嫩,松脆柔美,乳白色无暇。毛豆烧鸡腿,中秋佳节期间有民俗服用毛豆的风俗。
盐城中秋节习俗
盐城的中秋习俗:中秋涨饼敬月和全家中秋团圆。涨饼敬月是每年中秋晚,家家做饼,最后还需做只大大会的团圆饼。敬月时,这团圆饼是主要礼品之一,而月饼也是少不了的,除此还有鸡头(水生莲藕鸡头)、莲藕、菱角、花生、毛豆、水果等,点上香火蜡烛,燃点黄圆请纸,请“月爷爷”来人间品尝丰收成果。
江苏省盐城市的传统习俗包括: 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月饼;端午节则会食用红萝卜,元宵节早上烧香和黄元纸以示敬神,早餐常食用圆子,晚上则家家门前点亮灯笼。 在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有个“摸秋”的传统,人们在这一天夜晚可以到他人的瓜园中挑选瓜果,这一习俗被称为“摸秋”。
盐城人中秋习俗,主要有两项,一是中秋涨饼敬月,二是全家中秋团圆。
这个节礼比较讲究,因为是你订婚后第一次送大的节礼,还没有结婚,不能随意,结婚后的中秋可以简单点烟酒就好了,既然订婚,那么肯定是按照盐城的风俗走了,盐城的风俗叫追节,有十样礼:鱼,肉,枣子,烟,酒,果子,大糕,月饼,藕,鸭子两只。
中秋节的习俗150字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民俗中秋节,又称拜月节。
扬州的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拜月是扬州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仪式。其起源于周代,后来在宫廷中兴起,贵族和文人学士纷纷效仿,逐渐流行于民间,并代代相传。中秋节的拜月仪式在扬州以菱角、嫩藕和时令水果为主要供品。仪式流程包括祭月、焚香、祭酒、诵读拜月祭文、月神祭拜等环节。
拜月亮是江苏省扬州市的风俗。中秋节(扬州中秋拜月)是流传于扬州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仪式,起源于周代,先兴于宫廷,后由贵族和文人学士相继仿效,继而盛行于民间,相沿成习。
莲藕。在中秋节的时候扬州地区会吃一些莲藕进行庆祝,其实中秋的时候吃莲藕也是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历史了,在中秋节的时候吃莲藕人们认为有团圆的寓意,而且中秋节的时候正好是莲藕成熟上市的时候因此扬州地区的人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会买一些莲藕吃。月饼。
首先中秋节烧宝塔,是以前扬州城里的风俗习惯,在供桌上放置一对点燃蜡烛的宝塔灯,面对月光,焚香叩头,诚心祀月,并祈求家庭幸福。然后按惯例摆放月饼,柿子,石榴,鸡头,红菱,白藕,花生,芋艿,南瓜等丰盛的食物。全家人围坐一起团团圆圆的欣赏月亮。
舌尖上的“扬”中秋 满菜场专挑“子孙藕”住在扬城安乐街坊的朱玉芬女士一家是典型的传统扬州人家庭,在这一家,年是年节是节,都有规矩。“看看我买的藕,多整齐啊,有枝有叶。”朱女士拿着刚买的藕,给邻居街坊们看。
八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食田螺,是很多广东人家中秋节的压轴食品,一来民间认为吃田螺可明目,传说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二来认为田螺的肥美,也寓意美好;三来田螺有壳,剥壳食肉为“食心(新)转运”之兆义,以求去邪气、晦气。
八月十五的风俗有:赏月、点灯笼、赏桂花、吃月饼、猜谜等。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来到户外,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欣赏其美丽和神秘。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万物生长的象征,也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因此,赏月也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有许多风俗习惯: 赏月: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古代,人们还会祭拜月神,设香案,摆放水果和月饼,以示敬意。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家人团圆。最初,月饼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必备的食品。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此外,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相关文章